#劇場人手記
2019.09.6
距離第一次寫劇場人手記,已經是五個月前。
五個月,
讓一個劇團從無到有,
讓一齣戲從無到有。
明天,2019年的9月7日,
「解劇團」的第一部作品《父親不在家》,
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要演出。
這是我第一次當編劇,
也是第一次當演員,
有買到票的朋友,
歡迎你們明天來看戲。
下午場,兩點半準時開演。
晚上場,傍晚七點鐘準時開演。
***
最後兩次排戲,
感覺已經完全放開,
不再有當初的緊張,
甚至會憑空多出一些劇本上沒有的台詞,
演員們可以演得很盡興,
戲劇張力也更加豐富。
最近常想起御天跟我閒聊時說起的,
一個演員在台上,
如果有所謂的「壓力」的話,
壓力應該是來自於「怕自己的表演不值得觀眾花錢買票」。
這句話讓我深深有感,
也總會想,
倘若我是付了五百元,
才買到座位席次的觀眾,
「父親不在家」能否讓我覺得對得起錢包?
我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?
***
黑光劇《傳說》的世代傳承幾乎完成,
三年級的學生們開始有主動練習的積極,
走位跟節拍也流暢,
讓人鬆了口氣,
看來他們不會演砸了畢業學姊們的戲碼。
***
《歐多邁歷險記》的選角開始,
高三學生們的報名意願也高,
顯然「勉勵」是有點效果的。
我說,以「硬」的來講,
我是一個輸不起的人。
在國家文學館的館慶活動中演出,
這種殊榮,我不想拱手讓人,
誰要是把戲給搞砸了,
誰就死定了;
以「軟」的而言,
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年,
在拿過一次偶戲類全國冠軍後,
再在國家文學館的舞台上,
再演一齣舞台劇,
那是多麼輝煌的人生經驗?
然後他們就全都上鉤了。
***
輔導室的工作,
沒有因為經過一個月的洗禮而上手,
反而累積愈來愈多「待完成」。
那些未完成的計畫案,
接踵而來的鑑定提報,
以及下個月開始的評鑑……
我看著滿坑滿谷的文書,
忽然想起,以前經常嘲笑商周的編輯如玉,
說她桌子凌亂,完全看不見桌面,
但現在我看看自己的桌子,
才明白,
當行事曆上滿滿都是搞不定的工作時,
桌子再大也沒屁用。
然後,
還有沒寫完的小說、
有已經被我遺忘好幾次,
到今天終於敲定期程的教育電子報採訪、
鍵盤大檸檬又一個星期的拖稿、
以及那群剛入學的,
在我班上到處亂竄的幼保一小猴子們,
甚至,
不得不推辭的節目錄影都讓我感到十分惋惜,
所以我想橘子的提議還是有道理的,
她說《父親不在家》演完之後,
是不是要趕快準備下一齣呢?
因為唯有在戲台上,
成為劇中角色時,
我們才能拋開職場上的所有惱人壓力,
享受完全的釋放感。
但是,
那就表示我還得在忙不完的工作之餘,
再寫一篇新的劇本……
好了,不抱怨了。
已經買到票的朋友,
明天下午或晚上,
紀州庵,
父親不在家,但我會在。